【乡村名片】
塔后村坐落于天台县赤城山脚下,因赤城山顶的梁妃塔而得名,由上岙村、张姚村、下洋村、下王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人口1195人。
塔后村靠近城区,周边有国清寺、桐柏宫等景区,交通便捷,有山林1123亩,森林覆盖率达67.04%,休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塔后村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响“特色民宿村”招牌。
记者采风
依托好风景,打开致富新思路
8月6日上午9点半,天色灰蒙,青翠的赤城山罩上了一层轻雾,神秘又有意境。与赤城山顶高矗的梁妃塔遥相呼应的是山脚下的塔后村。在村口白墙黑瓦的游客中心里,塔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热情地泡起了一壶洛神花茶,招待记者一行小憩片刻,动作娴熟。
“现在村子里热闹了。搁二十年前,周边的人大多不知道塔后村。”瞧着门外路过的一波波游客,陈孝形很是感慨,“那时塔后村还是个穷山村,房屋破旧,连条正经的路都没有。村民想要出去,需要翻几座山出村,花费大半天时间。平日里也没外人进村,更别说人过来旅游了。”
曾经鲜为人知的塔后村,如今却游人如织。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塔后村优越的地理位置——驱车5分钟就能到往天台县城或国清寺。
依托区位优势和秀丽的山色,2014年塔后村实施农房改造,并借此机会制定了精品民宿发展规划,还出炉了一条新规定:村子里办民宿的,一家奖励三万元。同时,塔后村还拓宽道路,改造河道,全面提升村庄环境。
“有了好风景,不愁没‘钱景’。”陈孝银家地势高、视野好,既能远眺梁妃古塔,也能俯瞰村庄。2014年10月,在村干部的动员下,陈孝银果断投资40多万元,将自家房子改造成“上岙里”民宿,还拿到了天台县第一张民宿营业执照。
慢慢地,塔后村民宿越开越多,客人接踵而至,塔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宿村。截至目前,该村有61家民宿,客房480间,床位820个。
规范管理,塔后捧出“金饭碗”
离开游客中心,在塔后村民宿协会会长赵祖新一行人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宽敞的柏油路,逛起了塔后村。
即使是工作日,不少民宿内也有游客进进出出。我们路过一家名为“寻山度过”的民宿时,三门来的徐秉伦一家正拎着大包小包离开。“这家民宿主打道教养生主题,住这能练练字,修身养性。”徐秉伦说,在塔后村,他们度过了一个安逸的夜晚。
游客的好体验源于塔后村对民宿的规范管理。2017年,随着民宿越办越多,该村以村集体为龙头,在塔后村成立旅游公司,建立经营管理、服务、安全等标准化体系,以“心级”划分民宿,区位定价,还成立了民宿协会,引导每家民宿做出特色。
“村口的‘花谷闲农’走文艺范,‘寻山度过’讲究道教文化,‘山林小筑’则是接地气的农家特色……可以说,村里每家民宿都有独特的主题文化。”赵祖新颇为骄傲地说。
逛了一圈,记者还发现,在每家民宿门口,都挂着一个显眼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跳到“塔后村民宿”微信公众号。原来,这是村里搭建的民宿线上共享平台,用手机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游客就能了解到全村所有民宿的房源信息。
环境美、位置近、居住体验佳。塔后村凭借着游客的口口相传,渐渐形成了品牌。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民宿农家乐户均纯收入达20万元。这一切,塔后村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村民陈文斌早年在外从事广告平面行业,2015年起回村打造了品牌连锁民宿——寻山民宿联合体,拥有景和居、我在天台山等你、寻山度过等6家民宿。目前仅是最早开张的景和居,每天的入住率就能达到50%,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何必在外边奔波?”坐在自家的民宿里,每天喝喝茶,与客人寒暄,陈文斌切实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赋能。
讲述
延伸产业链,康养塔后唱响致富经
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驻村干部许伊蒙
民宿业是塔后村的亮点产业与朝阳产业。依靠精品民宿集聚,塔后村成了不少游客游玩国清寺、赤城山景区的短暂“宾馆”,也成了都市人的短期隐居地。
不过,旅游想要长远发展,还需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
这些年,在办好民宿的基础上,塔后村还琢磨起了发展康养旅游的主意,延伸产业致富链。
塔后村有“仙草生长的地方”的美称,中药材资源丰富。为此,塔后流转土地20多亩,建成中草药样本园,种植了艾草、乌药、白芨、洛神花等11种中草药,来打造“中药材种植+深加工+销售+服务+旅游”五位一体的产业链。
在村口,游客就能闻见艾草香;在村里转一圈,还能路过中医馆、艾草体验中心……结合中草药种植及中医养生祖方物化展示,塔后村已初步形成以精品民宿集聚为特色的禅修养生度假村。
康养旅游的发展,也为塔后带来了更多活力。2019年,涵盖民宿业和康养产业在内,塔后全村产值超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