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杨丰山:稻花香里说丰年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9-29 17:41   点击数:

云雾缭绕的梯田风光。本报通讯员朱成摄

丰收节如约而至。

谷子颗颗饱满。

九狮挪球

彩色水稻本报通讯员朱成摄

稻花香,说丰年!

入秋后的杨丰山,层层梯田已泛金黄,1200多亩水稻即将开镰。对于山上100多位农户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大年。

9月28日,杨丰山人头攒动,2020中国·仙居杨丰山梯田丰收节在《祭禹王庆丰收》《五谷丰登祈福仪式》《稻花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拉开了帷幕。

强基础补短板

明确发展方向后,杨丰山的短板就清晰了。

“交通肯定要改善,采风第一天,道路就全堵了,没有办法交换车,搞活动人都上不来。”

“村庄环境也要整治,公共洗手间、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的整治,这些都要跟上来”

“梯田里面的高压线也要移走,不然拍照不好看。”

“梯田的面积不能减少,要好好维护,不能荒废,这是我们最好的资源。”

……

在摄影采风活动后,村两委班子第一时间总结了活动的经验,制定了“强基础补短板”的短期目标,“方向有了,干劲更足了。”周方平说,村庄环境要整治、交通条件要改善、产业基础要夯实,成了所有杨丰山人的共识。

“对于杨丰山来说,交通搞不好,有再好的风光也很难推介出去。”2016年,杨丰山争取到了第一个项目——田间道路提升项目,该项目将蜿蜒在梯田间,长6.5公里的田间道路由原来的4米拓宽至6米。

从争取项目、跑资金,到村书记开拖拉机拉泥,村主任开铲车,村两委搬石头,砌路基,杨丰山两委干部们的决心被大家看在眼里,在县、乡的帮助下,仙居县朱溪镇大洪至下塘(杨丰山)公路提升项目也在不久后启动,经过近4年的改建,工程完成沥青路面的浇筑和安全护栏的安装后正式通车。

这条全长9.243公里的“四好农村路”,蜿蜒盘旋,宛如一条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里的田园美景,从摄影爱好者的镜头中走出,深藏在农民的谷仓里的杨丰山大米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路修整、拓宽后,收购商上山非常便利,我们的稻米也卖得起好价钱了。自家种的玉米、土豆等蔬菜,都能搭乘通村公交车直接拿到镇上卖。”65岁的村民陈小棚说,这条路就是村里的“致富路”。

“我们也鼓励村民种油菜花,增加收入的同时,丰富了梯田的形态,确保春能赏花、秋有收获。”周方平说,在改善交通区位的同时,杨丰山党员干部大力改进村庄环境、丰富旅游业态,真正补足村庄发展短板。2018年,经省农业厅、省旅游局推荐评选,“醉美杨丰山”入选浙江省100个“最美田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个秋季,走在杨丰山的田间小路,只见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桃花源跃然眼前,粉墙黛瓦的建筑、如链似带的梯田、春华秋实的花海稻香,旖旎的田园风情,随处可见,四方游客,络绎不绝,杨丰山也迎来了丰收季。

稻花香说丰年

杨丰山土质肥沃,米质优良,久负盛名,其核心区域拥有2000多亩梯田,当地农民凭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梯田地理环境,种植的水稻米质适口香甜,是仙居优质大米的主产区,年产350多吨仍供不应求。

“以前山上路窄,不方便,大米也没什么名气。一年下来,就是混口饭吃。2014年,绿色稻米的推出,让我们杨丰山大米开始出了名。”村民潘国兴在山上种植水稻已有10多年,他介绍,以前大米最多卖到2.5元一斤,现在最贵的能卖到13元一斤,“现在我们种的是优质稻金奖的稻种,种出来的品质更好了。我们现在卖大米不下山,总有人找上门来。”

2019年,杨丰山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浙江省新一轮扶贫工作中的结对帮扶村。

“水稻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农产品,在水稻研究所的帮扶中,我们产品的质量愈加向优。”周方平笑弯了眉眼。中国水稻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从杨丰山村实际出发,重点围绕优质稻米产业、梯田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民增收。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支持下,以“梯田好风光十里稻谷香”为主题的首届仙居杨丰山梯田农民丰收节于去年9月举行,朱溪国家级非遗“九狮挪球”、“十二生肖灯”等特色节目出演,稻谷收割、山歌对唱等实景演出,展示了当地群众对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吸引大量的游客。活动当天,累计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万元,截至目前,杨丰山村的人均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5000元,增加到人均14000元。

时光转瞬即逝,又是一年秋收时。9月28日,第二届杨丰山梯田丰收节如约而至。今年的梯田节中,“米老鼠”图案的彩色水稻成了最大的亮点。

“这是九三学社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市农业农村局为我们杨丰山打造的专属的彩色水稻图案。”一提起“米老鼠”,杨丰山的村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娓娓说起了杨丰山丰收的故事,而其中最让大家期待的就是九三学社邀请社内地质专家对杨丰山的峡谷、地质地貌、矿石进行了考察,邀请规划、景观方面的专家对杨丰山进行地质调研,并撰写了杨丰山地质文化村建设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古越先民祭祀丰收仪式上,杨丰山的村民们目光坚定,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他们知道:杨丰山,未来可期。

强班子明方向

现在热闹的场面,是7年前的杨丰山村村民们不能想象的。

2013年,刚刚完成行政村合并的杨丰山村尚在懵懂中。“在合并前,几个村庄的班子都没有真正团结,大家各自有主意,导致了村庄发展的严重滞后。”再说起7年前,杨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林华感慨万千,他说,核心区域2000多亩的梯田资源仅开发使用500亩,大量的荒废使得杨丰山看起来资源严重匮乏,村民大量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仅5000元。

“仅仅团结肯定不行,我们得有方向,发展的方向。”村庄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怎么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村民怎么增收致富……一系列问题摆在新上任的村干部们面前,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让大家很是焦虑。

然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6月,杨丰山迎来了转折——首届“走进仙居朱溪港,聚焦大美杨丰山”采风活动。该活动由浙江省文化馆、中共仙居县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朱溪镇党委政府承办,特邀了浙江省内40位知名摄影家走进仙居朱溪港,聚焦大美杨丰山。

“这是我们两委班子上任后,做的第一场大活动,一开始既担心没人来,又担心我们做不好。”李林华说,这场活动即是一场练兵场,也是一场大考,务必做成、做好、做优。

“杨丰山摄影拍啥?”“当然是梯田!”采风活动明确将杨丰山梯田作为最大的摄影资源,而此时杨丰山仅仅只有500亩梯田在耕种。为了采风活动的效果,村两委鼓励在家务农的村民开田耕种的同时,向村民租用了300亩梯田,两委干部纷纷撸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干起了农活——开荒、耕田、插秧,大家干劲十足,到活动开始的时候,杨丰山梯田耕种面积达到1000亩。

“杨丰山晨韵”田园风光拍摄、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农耕文化以及农村美食,采风活动吸引了2000余人参加,杨丰山村的精彩瞬间毫无遗漏地被摄影家们定格在镜头里,也让杨丰山走进了大众的视线,这无疑增强了村两委发展的信心。

活动结束后,杨丰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村干部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原来都觉得杨丰山一点资源都没有,没办法发展,这个采风让我们看到杨丰山处处都是资源,万万不能浪费。”杨丰山村党总支书记周方平说,仙居是古越族聚居地,杨丰山梯田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沧桑,曾留有天姥娘娘送仙稻种子的传说,传承着古越稻耕文化的基因,是仙居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杨丰山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农旅产业,建设大美杨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