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动态 > 本地快讯
本地快讯

全媒视界丨三门:“四好农村路”铺就“鲜甜”小康路

信息来源: 台州新闻APP   发布时间: 2021-01-15 17:21   点击数:

打造74公里公路旅游精品环和10公里环笔架山“船帮里”最美渔村环,带动全域旅游和产业发展;蛇宁线建成通车,改善蛇蟠岛对外交通条件,打通三门与宁海的快速通道;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新增农客公交85辆;建设村级物流服务点250个……

沿海高速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回首“十三五”,三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绩斐然。

2018年,三门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3年来,新建改建211公里农村公路。路通了,城乡美景串联成线,美丽乡村展现勃勃生机;路通了,特色生鲜飞向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远销海外;路通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梦,走上致富路……

串美景、兴产业

建设幸福“小康路”

10年前的横渡镇岩下潘村,是个一穷二白的“空心村”。2013年以来,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潘家小镇”品牌,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然而由于交通条件的局限性,村庄发展触碰到了天花板。

游客在“潘家小镇”嬉戏

亭流线是通往岩下潘村的主要通道,全长约35公里。为打破交通制约乡村发展的局面,3年来,三门投资1.3亿对该条农村公路全线进行路面拓宽、白改黑、绿化景观打造等提升改造,并新建了多功能公路驿站,成功将亭流线打造成了一条精品旅游公路。

如今,车行至亭流线,两侧峰峦叠翠,溪水淙淙,蜿蜒的村道将特色美景与乡野风光串联起来,一路前行,一路风景,“美出了新高度”。

“潘家小镇”

亭流线的改造提升,盘活了岩下潘村的旅游资源,也打通了富民之路。目前,“潘家小镇”年客流量从以前的25万人次增加到70万人次,全村共有50户村民经营民宿、农家乐,带动600余人就业,民宿经营户平均收入高达27万元。

“没开这个民宿之前我在宁波打工,自从公路修好了,来‘潘家小镇’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旺季的时候一个月有好几万元,相当于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的收入。”村民鲁小丽说。

3年间,三门打造了74公里“六横线—亭流线—狮白线—石岭线”四色公路旅游精品环,串联起沿途景点,为亭旁、横渡、健跳、沙柳、海润5个乡镇街道的旅游、海鲜、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提供了交通绿色通道。

在“公路旅游精品环”的带动下,不少农民就地办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年收入最高可达几十万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门县道黄四路

一路通,则百业兴。三门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给当地乡村旅游裂变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当地特色产业——小海鲜产业兴旺注入了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三门该县巧乘“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春风,不断健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纵横交错的农村物流网延伸至各个养殖塘,三门的小海鲜也因此走出江浙沪,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及海外市场。截至目前,三门全县160个渔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0多万元,渔户平均收入近40万元,实现家家致富、村村殷实。

精管理、勤养护

探索高效“品质路”

“四好农村路”,既要建得好,科学、高效地管养也很关键。近年来,随着通达顺畅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三门在注重扩大有效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实效,统筹推进,多项公路管理养护举措接连落地。

2020年12月14日傍晚,三门县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接到一条预警信息——“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狮白线枧头路面积雪严重”。当地交通部门迅速响应,根据平台内提供的温度预警、视频监控和车流量统计等数据,精准选择封道点位,并在第一时间联合县交警大队对狮白线、亭流线两条道路的相关路段进行封道,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三门县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

作为该县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创新举措,“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借助五网合一、电子地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突破传统人工管养模式,运用人工智能模块动态分析农村公路在不同的车流量、人流量、温度、雨量等要素,提前安排、配置养护人员,指导养护管理工作,最大化实现养护资源的有效利用

“开展1+X联创共建”,以党建示范路为引擎,创新公路党建联盟,推进党员护路工作;推行“1号路长制”,县委书记、县长任县级总路长,乡镇书记、乡镇长任乡镇总路长,村书记任村级路长;实现五级路长全覆盖,组建县、乡、村、巡查、警务“五级”路长596名……近年来,三门不断压实责任、加强管理,让境内1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实现了“路路有人管”。

此外,针对沿海地区台风暴雨多、农村公路灾毁多发的特点,三门还推行“农村公路财产保险+服务”模式,实行保险智慧服务,利用天气预警、出行提醒、危险即时反馈、危险边坡智能防控等手段,提高事前预防能力,减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抓运营、促服务

打造均衡“民生路”

“以前‘有路无车’,我们去趟县城都不容易。自从有了‘微公交’,出行就方便多了。”横渡镇岩下村村民小潘对家门口的变化赞叹不已。

“微公交”驿站

去年5月,三门在全省率先推出“微公交”服务。“我县部分农村道路不符合公交班线运行条件,导致部分农村公交难以覆盖。”三门县交通发展集团经营管理部负责人方学省透露,作为公交班线有效的补充方式,“微公交”实行不固定线路、按需下单等个性化出行方式,广大农村居民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即可享受公共交通便利。

而这只是三门近年来不断完善交通运营服务的缩影。建设和管养是基础,更好的运营、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才是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最终目的。

“十三五”期间,三门始终坚持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紧抓农村公路运营,让农村村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新增农客公交85辆,统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90个;引导物流资源整合,建成普通公路驿站11个,开启集公路驿站、共享汽车站、旅游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营新模式……一个个成果的背后,是三门县政府持续强化的制度供给和资金保障。

为了补齐资金和农村公路基础薄弱等短板,三门遵循“洁齐平绿”最简单朴素的美丽公路建设思路,把“小投入大效益”理念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实践,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最小成本打造美丽乡村路。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10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路通了,村口也有了公车停靠站,我们农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了。”健跳镇大塘村村民叶大伯说。

路畅人勤日子有奔头。回望“十三五”,三门以“有限空间”谋“无限发展”,向全县44万名群众交出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精彩答卷;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江海蓬勃奔流,三门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齐心协力共绘美好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