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

闲置农房盘活优秀案例展示(入选省优秀案例)——天台县后岸片区 盘活闲置资源
促农增收致富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2-11-22 08:55   点击数: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片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盘活闲置农房,大力发展文旅项目,目前,该片区共有农家乐78家,床位2200张,餐位5000个。同时,探索成立农房农地流转中心,明确后岸片区内“双流转”工作实施价格,并引进社会资本对统一流转的闲置农房进行改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功引进“凡花小筑”IP,总投资4580万元,打造旅游业态综合体。目前,一期清吧(休闲式酒吧咖啡吧)完成建设并营业,已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创收80余万元;观山居系列精品民宿吸引2000余人入住,创收100余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乡贤和乡贤朋友圈开展招商引商。后岸片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宣传招引,积极开展“以贤引贤”招商活动,发挥在外乡贤的资源优势、人脉优势,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不断推进资金回流、技术回援、人才回乡。近年来,已吸引各从事俱乐部投资、酒吧投资、广告设计、调酒品酒等行业的乡贤及好友前来考察对接20余次。经对接后,确定由乡贤团队统一在后岸、张家桐两村建设“凡花小筑”项目,其中,在后岸区块打造清吧(休闲式酒吧咖啡吧)、散客户外中心、网红集散地;在张家桐区块打造“山水间”精品民宿、艺术文化中心、写生基地。同时,专门组建负责规划、消防、环保、卫生、旅游等工作的5人服务小组,与县镇相关部门对接,用心打好“服务牌”,为“凡花小筑”IP提供“妈妈式”全包服务,主动上门提供规划设计、消防指导、证件审批等帮助,推动项目快速有效落地。

(二)依托两个流转和统一品牌破解行业痛点。后岸片区抓住寒山田园综合体建设契机,成立农房农地流转中心,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闲置老房122间,为整个片区发展打开了空间。将项目根据各村区块划分与村级文化差异进行产业布局,清吧、精品民宿、文创中心、伴手礼加工厂等子项目以“凡花小筑+名称”来体现,既有“单兵作战”,又体现统一品牌,主打高端市场,不仅弥补了综合体各村旅游市场集中于中低端的短板,又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活力。同时,邀请县主管部门指导规划设计,减少与政策“撞车”。如在张家桐村的“山水间”精品民宿,严格遵守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规定,计划建设集写生绘画创作基地、画艺展览、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宿项目。

(三)依托优质服务和差异竞争带动人气财气。客源方面,“凡花小筑”合伙人依托上海的3家自有高端俱乐部,线上线下多维度品牌推广、社交媒体及自媒体营销、公关活动策划执行、会员尊享计划等方面多管齐下,并开展徒步、登山、羽毛球赛等活动形式吸引会员留宿,为寒山田园综合体各村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客源。服务方面,“凡花小筑”项目投资商之一的夏纳酒业本身拥有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为项目提供了长效培训支持和运营检查机制,不断优化游客体验,提升服务满意度。目前,已有120批次近3000人到后岸游玩,且93.8%的客人都入住在隐泉、遇见等精品民宿,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二、主要成效

(一)带动村民回归创业。乡贤回归创业成功案例吸引了村里在外经商户回乡投资经营民宿。对想办民宿但缺资金的在外经商户,村集体担保,每户可随时向银行贷款5-10万元,并鼓励支持他们同步发展生态农业,产品卖给经营户和游客。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在外经商户也纷纷加入到创办民宿的队伍中来。如村民陈永发回村打造“遇见”精品民宿,生意异常红火,节假日“一房难求”,去年住宿营业额达50余万元。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村里探索引进社会资本对闲置农房进行改造,为乡村旅游业、农业转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市场,实现了民宿与农业、加工业互补互促发展,既拉长了产业链,又实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双赢,为农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样本。如近年来,该村开发始丰溪漂流、趣味垂钓区、亲子乐园等游乐业态,动员村民连片种植桃花、荷花、葵花等休闲观光农业,组织桃花节、全国中老年气排球夏令营、全省老年门球赛等活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三)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后岸片区规定村内土地流转方面价格为每亩6.6万元(每平方米100元);农房流转方面,木结构房屋补偿标准为每平方米200元,砖混结构房屋最高为每平方米260元。目前,主要是流转了老村区块122余间老屋,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不仅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还美化了村庄环境、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村人均收入从6000元增加到4.6万余元,呈现人人勤劳、户户创业、家家增收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