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仙居杨丰山:打造“康养胜地” 台州后花园呼之欲出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5-23 17:02   点击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五月初夏,驱车来到杨丰山,目之所及,屋舍错落、依山而居,梯田纵横、绿草依依,雾气缭绕在山村和梯田四周,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近年来,杨丰山村借助2000多亩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古越梯田以及内涵深厚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以“特色农旅”建设为契机,在农业产业基础上,举办农事节庆、体育赛事、摄影大赛等文旅活动,引进工商资本,发展康养中心、高端民宿、研学基地等可持续性产业,把杨丰山建设成为仙居东部的康养中心,台州市的后花园。

聚心聚力强基础

杨丰山有着规模庞大的梯田。云雾天气,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壮观美丽,把山区变成了一幅幅“艺术品”。

“那时候就是牛拖着犁,人在后面,穿着草鞋,一手扶着犁,一手抓着牛绳,深一脚浅一脚的。”杨丰山村村民陈由木今年79岁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他记忆犹新,“那时候种田辛苦啊,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还剩不下几个钱。”

在海拔四百多米的杨丰山,大多数村民都曾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6月插秧,10月丰收,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稻米基本自留。陈由木当时种有20余亩稻田,一年所得不过五六千元。究其原因,因为交通不便。

2013年,杨丰山村进行了行政村合并,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加强。然而,如何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村民如何增收致富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尚在“懵懂”中的村干部们面前。

交通要改善,村庄环境要整治,梯田的面积不能减少、不能荒废……

杨丰山党总支书记周方平说,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强基础补短板”的短期目标,“方向有了,干劲更足了。”

2016年,杨丰山村争取到了田间道路提升项目,将长6.5公里的田间道路由4米拓宽至6米。同时,仙居县朱溪镇大洪至下塘(杨丰山)公路提升项目经过近4年改建也正式通车。

“公路修整、拓宽后,收购商上山非常便利,我们的稻米也卖得起好价钱了。自家的玉米、土豆等蔬菜都能搭乘通村公交车直接拿到镇上卖。”67岁的村民陈小棚说,这条全长9.243公里的“四好农村路”,成了“致富路”。

“我们鼓励村民种油菜花,增加收入的同时,丰富了梯田的形态,确保春能赏花、秋有收获。”周方平说,在改善交通区位的同时,杨丰山村党员干部改善村庄环境、丰富旅游业态,真正补足村庄发展短板。

稻花香里迎客来

5月17日,中国水稻研究所副处长徐青青携九三学社专家到杨丰山村,帮助杨丰山稻米的包装和村农产品展示中心做设计。

杨丰山拥有2000多亩梯田。因为海拔高、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并且因为梯田地理环境,当地出产的稻米适口香甜,颇受当地人青睐。

“以前山上路窄不方便,大米也没什么名气,一年下来就是混口饭吃。2014年,绿色稻米的推出,才让我们杨丰山大米开始出名。”周方平介绍。

2019年,杨丰山村成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浙江省新一轮扶贫工作中的结对帮扶村。2021年,九三学社中央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同心同建”基地相继落地杨丰山村,帮扶资源提质升级。

“水稻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农产品,在水稻研究所和九三学社的帮扶中,我们产品的质量愈加显优。”周方平说,中国水稻研究所和九三学社发挥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从杨丰山村实际出发,重点围绕优质稻米产业、梯田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民增收。

随着杨丰山大米品质的提升,价格也从原来的2.5元一斤飙升到15-20元每斤,购买者仍趋之若鹜。同时,杨丰山大米也先后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省十大品牌大米等称号。

随着杨丰山大米一起出名的还有2000多亩古越梯田。2018年,仙居杨丰山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田园”。

2019年10月12日,首届中国·杨丰山梯田农民丰收节在杨丰山文化广场上拉开帷幕,全面展示杨丰山的梯田美景、秋收盛况和耕读文化,打响杨丰山梯田旅游目的地品牌。活动当天,累计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万元。

之后,杨丰山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丰收节和油菜花节等各类节庆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远方的客人和摄影爱好者来到杨丰山,使其成为仙居绝佳的休闲旅游和摄景胜地。

惟实励新谋发展

连日来,在杨丰山村的一块山坡地上,工人们正忙着“云中书局”项目建设。

“云中书局”是杨丰山“三产融合农文旅示范区”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主要是对村里的老旧祠堂进行重新设计装修,设置书吧、咖啡吧、民谣基地、手作中心和观景平台等,计划打造成一个乡村文旅综合体。

“杨丰山养眼养肺又养肤养胃,养心养神更养情养人。我们村70岁以上的有280人,99岁以上有5人,最长者已经99岁。”周方平介绍,好山好水好空气最适合康养。

“万年下汤、千年杨丰山”。杨丰山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村里也曾尝试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但因资金、人才缺乏,发展缓慢。

随着椒江至武义公路(S319)项目的建设,串联起了神仙居、景星岩、高迁古民居、公盂、杨丰山、方岩等景区,进一步完善仙居南部山区与东西走向的路网结构,朱溪的区位后发优势开始突显,杨丰山的开发也迎来了“春天”。

去年,新一届镇村“两委”班子履新后,明确了“打造三产融合农文旅示范区项目”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志心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示范区项目。该项目由拾玖集、云中度假区、山顶户外营地、杨丰山研学营地组成,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杨丰山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但是‘空心化’现象严重,虽然户籍人口有2000人,但常住人口不到200人,而且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农文旅三产融合示范区项目,吸引更多青壮年回家创业,实现共同富裕。”朱溪镇党委书记王满良用全面、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杨丰山的发展。

浙江志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任卓表示,决定来杨丰山投资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原生态,城市的人来这里旅游,其实最多的就是享受这种慢生活,所以开发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引入更多的民宿品牌和风投资金,把杨丰山打造成为拥有多家精品民宿的康养研学基地。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杨丰山的发展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特色产业发展态势也越发欣欣向荣,让村民对共同致富越来越有盼头,对幸福生活越来越有想头。

康养仙居

关键词

烟霞仙城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仙居,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浙东南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仙居生态潜力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

近年来,该县按照“全域谋篇、全貌提升、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行动思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谱写了仙居旅游发展的全新篇章。2021年,仙居接待游客总人数达749.05万人次,同比24.7%,旅游总收入达76.63亿元,同比51.4%。

仙居县十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康养仙居”,仙居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旅游。必须坚定不移守好生态底色,擦亮国家公园等生态“金名片”;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居目的地,让仙居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打造“康养仙居”必须坚持全域谋篇、提升旅游品质,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积极打造世界级旅居目的地,加快生态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胜势转化。

打造“康养仙居”,其时已至,其势已至。

蹲点手记:让村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村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近年来,仙居发展乡村旅游有的放矢,实施了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不俗成绩,并入选省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试点。

从传统落后到现代高端、从农业到旅游业、从封闭向开放,杨丰山的发展是仙居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坚持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让百姓受益。地处海拔400多米的杨丰山,是深藏在仙居县朱溪镇的一处偏远原生态净土,层层叠叠的梯田,掩映在山峦沟壑之中,堪称“云上阳峰”。杨丰山村因地制宜地把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种植2000余亩水稻,将荒废的祠堂改建成“云中书局”,唤醒“沉睡资源”;引进工商资本发展云中度假区、山顶户外营地、杨丰山研学营地等旅游项目,打造“农旅乡村”。并通过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端农业转变,使两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让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在新一届镇村领导班子的谋划下,杨丰山村正在依托其田园风光、村落建筑、绿水青山等特有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仙居东部康养基地、台州市生态后花园。

记者相信,杨丰山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