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动态 > 本地快讯
本地快讯

五大提升 富美乡村丨沙埠老街:深挖“古韵文化” 打开“共富密码”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7-12 17:32   点击数:

6月,沙埠“青瓷宋韵”文化周开街在即,各家商铺正在快马加鞭完成最后的装点。近期,沙埠镇盘活闲置农房、统一设计规划、引入商业元素,进一步深挖老街乡村“古韵文化”。修葺后的沙埠老街褪去破旧杂乱,青色石板、赭色木门、斗拱雕花、大红灯笼,让人不禁联想几百年前的盛景。

接下来,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这条重新焕发活力的明清老街。

修缮前的沙埠老街

修缮后的沙埠老街

打造本土“金名片”,“姜”筑共富路

今年年初,在党建联盟助力下,乡贤徐宗满在沙埠镇的生姜共富工坊开张。

“按照今年收成,工坊产值有望突破300万元。”看着天台一张张竹席上晾晒着的姜片,徐宗满喜笑颜开。

徐宗满用的是沙埠特产的小连姜,又叫小姜。和别处的大姜比起来,小姜的姜块比较瘦小,颜色也深一些,但是它的味道却比一般的大姜辣,也更香。渐渐的,沙埠姜片“声名在外”,积累了一大票“粉丝”。

正因如此,徐宗满接受沙埠镇的邀请,打算在老街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同时通过“合作社+个人”“互联网+”等模式,打响沙埠的特色品牌,拓展农特产销售渠道。

“届时我会让人在店里熬姜汁、炒姜米,不仅可以让过路人观看制作过程,也会通过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姜工艺。”徐宗满说道。

在党建联盟引领下,共富工坊的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姜片的销路拓宽了,更多村民走上“共富路”。

共富工坊不仅向当地上百家农户收购生姜进行姜制品生产,还作为代销点替农户在互联网中销售姜片。“双管齐下”,有效化解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工坊外,一位村民正冲洗着一筐筐生姜;天台上,另外几名村民在收着新晒好的姜片。

据徐宗满介绍,共富工坊为二十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五位是低收入人群。

统一规划设计,小摊聚成“大集市”

新店街49号,约莫12.5平米的小屋内,店主南淑敏正在打扫着屋内的角角落落。下旬,“小敏泡虾”的招牌便会被悬挂在门口上面。

“我干这行几十年了,在杭州、临海、路桥都出过摊。”南淑敏笑道,上个月有位顾客告诉她沙埠老街在招商,她马上就来申请了。

为了吸引商户入驻,沙埠镇推出了两年免租金的优惠政策,各地特色商家携带着营生多年的“绝活儿”纷纷申请入驻沙埠老街。

“我们会从中挑选出符合老街气息、具备特色的商贩。”沙埠镇统战委员陈玲珠说道。

去年5月,沙埠镇成立了佛岭翠色共富党建联盟,老街业态恢复是党建联盟今年的项目之一。通过党建联盟积极引流,各处的流动摊贩与零散店铺被统一整合到老街中,镇容环境得以提升。

拥有了固定店面,不用再和城管打“游击战”,南淑敏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开店后我会卖最拿手的泡虾和蛋清羊尾,许多住在附近的老顾客听说我常驻老街也开心极了。”

借势“网红店”,老街重燃烟火气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近年来,沙埠镇对老街破坏严重的房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共修缮完成房屋80余间,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卢氏沙埠糕”店内,卢氏夫妇正在后厨忙碌着,正值饭点,客人络绎不绝。

“他们这家店开了几十年了,生意一直很火爆。”常客叶先生说道。

三月份沙埠老街开始招商,他们便连忙投递了申请书,成功在老街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店面。“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间店铺引流,扩大‘声量’。”店主卢友国说道。

除去沙埠糕,豆腐干、菜头、芋头、笋干都是沙埠远近闻名的特产。

开在巷子里的“徐记芋头娘”是个远近闻名的“网红店”。得知老街在招商后,徐萍马上有了入驻意向。“我是土生土长的沙埠人,这条老街对我有很多的回忆。”徐萍说。

除了徐萍,沙埠镇还特邀“花语堂”民宿、左邻右舍便利店、“谢振威”青瓷馆、“众小满”特色农产品展示馆入驻,借势为老街注入人气。自带“流量”的店家与老街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如今,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冷清的老街逐渐恢复以往的热闹,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陈玲珠说:“据前期统计,老街范围内主要有20余户60岁上老人居住,平均收入较低,通过老街商业业态的重新打造,单间房屋租金可达一万一年。”

接下来,镇里将通过“宋韵国潮文化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集聚老街的人气,让大家在感受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同时给沿街群众、商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