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动态 > 本地快讯
本地快讯

黄岩院桥:让“好大米 台州产”成为现实

信息来源: 望潮   发布时间: 2025-10-23 10:03   点击数:

金秋十月,阳光洒在黄岩院桥镇新岙里村的山坳间,层层叠叠的梯田如金色阶梯般从山脚盘绕至山顶,稻穗低垂,满目丰年。近日,“清泉1号”大米丰收季活动在此举行,一场以“吃”为起点的乡村叙事,正悄然展开。

田埂上人头攒动,不仅有闻讯而来的市民,还有大批台州小记者和亲子家庭。孩子们戴上草帽,拿起镰刀,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割稻、打稻;家长们则带着孩子用传统风车扇谷,吹走秕谷与尘土,笑声在稻浪间回荡。扁担运粮接力、丰收投掷乐、金色轨迹寻宝……一个个农耕主题的趣味游戏,让城市孩子第一次真正“踩进泥土里”。

“现在的孩子很少见水稻长什么样,更别说参与收割了。”市民盛沙沙牵着两个孩子说,“他们平时在房间里看平板、在小区里玩滑梯,今天能亲手割稻、看大米变成饭,是课本里学不到的体验。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而最让人期待的,是那一碗刚出锅的“清泉1号”新米饭,以及用它现做的年糕。热气腾腾的米饭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年糕软糯不黏牙,入口即化。市民卢皖尝了一口年糕,连连点头:“我平时不太吃年糕,觉得太黏,但今天这个不一样,口感很清爽,软糯又有弹性,完全打破了我对年糕的印象。米饭也清香软口,非常好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作为样品的2.5公斤小包装清泉1号大米被前来试吃的市民抢购一空。

这口“不一样”的饭,源自一颗被精心挑选的种子——“上师大19号”。这是上海师范大学以“嘉禾218”与“松早香1号”为亲本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也是“清泉1号”大米的唯一原料。

“我们调研发现,浙江省近三年优质金奖大米评选中,一半以上的获奖品种都来自‘上师大19号’。”台州市碧水清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科迪站在稻田边说,“2023年我们首次引种,试吃时就被它的口感惊艳——米粒晶莹、香气浓郁、饭软冷不硬,化验还显示升糖指数低,是一款真正健康又好吃的大米。”

然而,好品种还需好水土。胡科迪介绍,“清泉1号”所有种植基地均位于远离工业污染的生态山区,灌溉水源全部来自优质水库或山溪水。

“很多人买大米想到五常,浙江省内想到丽水、嘉兴,但台州呢?”胡科迪反问,“我们的生态环境不输任何地方——生态环境优越,水库密布,空气清新,土壤洁净。我们用几百万方水库的山泉水灌溉,种出来的大米,怎么会不好吃?”

为确保品质,碧水清泉联合台州市农科院开展“清泉1号”提纯复壮,并于今年4月牵头制定《“上师大19号”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针对长粒香型软米粳稻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从育秧、田管到烘干,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规范,甚至稻谷烘干温度都按“种子级标准”控制,只为锁住那一口软糯香甜。

目前,“清泉1号”已在黄岩、仙居、临海等多地规模化种植,配套冷库也即将投入使用,实现全年稳定供应。企业还计划推出糙米、胚芽米等全谷物新品,响应《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

“我们是国企,不仅要产粮,更要产让人放心的健康粮。”胡科迪说,“‘好大米,台州产’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正在做的事。从一片荒地到金色梯田,从一粒种子到一碗香饭,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台州,也能种出中国最好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