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快讯
玉环:致富路上果香飘
  • 日期: 2025- 07- 02 10: 03
  • 来源: 望潮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走进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三号地块,佳隆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首批“果冻李”已经抢“鲜”上市,一串串成熟的李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今年果园的整体产量较去年提高了30%多。”合作社负责人黄辉高兴地说,今年15亩的李子园种了黑李、蜜皇后和珍珠李,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采摘需求,还能将采摘期延续到9月,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玉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耕“果香经济”。从单一的文旦、青梅、葡萄等水果种植,逐步拓展至果汁、果酒、香薰、研学、采摘等衍生产业,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水果产业链,让一颗颗小小的果实,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文旦点“果”成金

浙江国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文旦汁生产车间,一条生产文旦汁的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

眼下,文旦果实尚在成长期,但在“国禾”,每小时就有6000瓶文旦汁新鲜下线。“我们公司有上千平方米冷库,文旦丰收时,我们向农户大量收购文旦果鲜榨成汁,并储藏在零下20℃的冷库中,一年四季都能供应文旦汁。”“国禾”总经理应敏燕说。

早在2018年,“国禾”就深耕文旦汁、精油等文旦深加工产品,经过多年改良,去年8月正式推出新款文旦汁。去年,借助玉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鲜玉奇缘”的深度赋能,文旦汁年销量从50万瓶增至300万瓶。

一瓶果汁,不仅为品相稍差的果子找到出路,更惠及源头果农。“国禾”与200多户果农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还在清港镇党委支持下打造了“共富工坊”,带动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文旦是玉环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作为玉环文旦大镇,清港镇的文旦种植面积占玉环全市60%以上。近年来,该镇以“柚乡蓝湾”为主题开展片区组团发展,精心打造“未来农业”富民项目、“渔歌里”河鲜主题餐厅建设工程、“Younger”柚市等八大特色项目。

不仅如此,清港镇还以垟根村为龙头,联动樟岙、芳斗等9个村的大垟根文旦产业片区,依托6500余亩优质文旦种植基地,构建起全产业链体系。

在产业链党委统筹下,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合力,成功培育“早玉”等优质品种;深加工环节开发出文旦汁、精油、香薰等27种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了“文旦花开”品牌,形成垟根村“文旦+文创”、樟岙村“文旦+赛车”等特色旅游线路,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2024年,片区农文旅融合总营收突破2亿元,带动9个村集体收入均超500万元,农户亩均增收800元。

小青梅做成大产业

眼下,青梅采摘的季节已过。在龙溪镇大密溪村的青梅产业馆内,青梅酒、青梅蜜饯、脆梅等青梅深加工产品整齐陈列。“今年我们向福建漳州的代加工工厂提供了5万多斤玉环本地青梅,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青梅衍生品,青梅的身价一下子就翻了好几倍,像‘觅溪寻梅’青梅酒上个月就售出1000多瓶。”大密溪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根说。

青梅,又称酸梅,在大密溪村有着近百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大密溪村以打造“山水密溪”为目标,推动青梅产业转型升级,以“特色农业+文化体验+品牌营销”的融合发展模式,让青梅产业焕发新生。

为提高青梅亩产,村党组织成立“青梅帮帮团”,邀请农业专家传授标准化种植技术,将单棵树结果率提升50%以上,亩产提高超100%;为提高青梅市场竞争力,村“两委”班子多次组织村民前往福建、德清、宁波等知名产梅、制梅之乡考察学习,并对接专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中生产青梅衍生品;此外,还成立了强村公司对全村青梅进行集采集销,将青梅每斤价格提高近2元,有效推动村民增收。

“从种植、深加工、销售到产业+旅游板块,大密溪的青梅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和完善。”张金根说,这两年,他们还打造了觅溪青梅产业园,深入研发青梅系列产品并完善研学配套功能,让小青梅成为大产业。

今年“五一”期间,龙溪镇策划开展了大密溪青梅游园会,梅林打卡、古法腌制等体验活动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销售额超20万元。

如今,在龙溪镇党委统筹下,该镇串联起“红绿双线”文旅版图,沿大密溪而上,明清古院、党史生活馆与数百亩梅林相映成趣,青梅研学路线将振兴课堂、酒坊体验与红色场馆连珠成链,带动就业岗位50多个,季节性岗位百余个。

“接下来,我们要深化产业融合、强化品牌营销、拓展共富业态,以青梅产业为核心,依托‘鲜玉奇缘’拓展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新增特色共富工坊,推动直营店运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龙溪镇党委委员陈潘杰表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