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农技人员田间“把脉”,推动良种筛选与丰产增收 |
|
“要合理控制每丛水稻的分蘖数量,分蘖数量过多会导致植株生长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易发等问题,反而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近日,在天台县平桥镇后村的浙江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天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严菊敏和种粮大户余英忠正蹲在稻田里“数数”。 在这个近300亩的基地内,共种植甬优106、浙粳优27、华中优9326等25个水稻新品种,旨在通过展示示范对参展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特征特性进行全面跟踪评价,筛选出一批适宜天台县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眼下,水稻已陆续进入分蘖期,叶片挺健,长势喜人。 基地是各类科研院校、种业企业新品种的展示平台,也是种植户对水稻直观评价、“看禾选种”的窗口,因此,基地对于试验示范过程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像余英忠这类能沉得下心、积极配合、认真按要求操作的种植大户,正是经严格筛选的“水稻老将”。 严菊敏表示,在试验示范过程中,从品种选择、播期确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再到病虫防治、杂草防控……他们都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详细记录每个品种出苗期、始穗期、收获期等关键生长阶段的数据,为全县乃至全省的区域性主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总结形成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提质增效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 “每次碰到问题,她都耐心解答,她和我们农民一起来田里转、来田里看,生产季至少来十趟。在她的指导下,我的耕种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去年宁波一大批种粮大户来我这里考察,对我们这里基地水稻长势赞不绝口,纷纷围着我和小曹要求传授经验,特别是夸我防草控草水平高。”余英忠满脸喜悦地说。 “农户种田不容易,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能把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带给他们,同时也把更好的种粮政策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能获利、多得利。这样他们更积极、有信心去种,我们看到他们种得好,也更有信心去做这件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双赢循环。”严菊敏感慨道。 除了深入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严菊敏的日常工作还始终围绕着高产创建、单产提升与稻米全产业链发展。5月中旬的各县市区专家交叉验收数据显示,2024年我县创建的19个小麦示范方,18个经验收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最高平均亩产483公斤,比上年增产50公斤以上。近三年来,天台县小麦播种面积持续上升,从2021年冬种3.16万亩至2024年冬种4.9万亩,小麦挖潜扩面成效显著,全县播种面积占台州市小麦播种面积近一半。 同时,在一批粮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的带动下,高产示范作用辐射明显,农户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水稻高产持续走在我市前列,去年囊括台州市高产竞赛单季稻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天台县近两年选送的甬优15和上师大19号在省、市好稻米评比中获得了金奖,实现了天台在“浙江好稻米”评比活动中金奖“零突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广优质品种,提高产量与效益,严菊敏所在的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党建引领,组织保障,划分党员责任区,每位党员技术员直接联系乡镇、联系大户、联系基地,带头开展示范帮扶。在党建活动中,严菊敏等党员技术员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将“三会一课”开到田间,为广大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补贴及技术咨询,加速现代农业技术普及落地。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高产攻关栽培技术培训,指导水稻大田管理,组织各类试验示范展示验收,召开冬种培训会组织单季稻现场考察等等。积极发挥党员技术员在农业战线的作用,继续为天台粮油生产做好政策宣传、兑现技术服务。”严菊敏说。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