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招商引资
从“空心村”到“网红地”,天台一村用蜕变书写“实心”未来
  • 日期: 2025- 08- 29 10: 33
  • 来源: 望潮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盛夏时节,漫步黄家塘村,天台崔岙溪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垂柳依依,一侧是生机盎然的朱莉农场,果蔬的青翠欲滴间是炊烟袅袅,游客穿梭其间体验农趣;另一侧是千年窑火重燃的越窑瓷器工坊,古朴的窑炉与现代化的青年创作室交相辉映,匠人们指尖流转的陶泥正化作一件件艺术品……

这条流淌了千百年的河流,不仅滋养着黄家塘村的土地,更串联起生态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蓬勃生机,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早些年的黄家塘村,农田荒废,产业凋零,年轻力量流向城市,一副“空心村”的模样。如何“空心”变“实心”,关键在于人,人来乡村游,前提是完善基础设施。

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围绕崔岙溪堰坝、美丽庭院、清风亭、共富廊等6处景观节点开始打造,改造村庄透水路面10010.61平方米、墙绘500平方米,以及与村庄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立面23幢,为乡村休闲旅游打下了夯实基础。“现在村里路宽了,环境也变好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村民金文明开心地说道。

2020年,村里的大爱城停业,村党支部书记罗迅雷瞅准了农文旅发展的迅猛势头,立即寻找对接各类农文旅项目,朱莉的农场一下子便吸引了他的注意。“特色鲜明的田园风格,和我们乡村的形象很适配,再加上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新东西,很有发展的潜力。”罗迅雷回忆道。

终于,经过两年的微改造,在原有设施基础上,风车小屋、露营帐篷、水上乐园、咖啡吧等设施建立了起来,一个集休闲娱乐、户外体验的“农场”正式开业,当年便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朱莉”来了后,村民们钱袋子鼓了,致富信心也更足了,第二年便计划再流转300亩土地,做农场的加工厂、仓储等配套项目。樱花、小火车、骏马、羊驼等时兴热点也逐渐丰富着农场内容,成为吸引游客不断前来的元素。

经济发展是“体”,文化共享是“魂”。醉美黄家塘,不仅美在乡村风光,更在于那千年窑火中烧出的青瓷文化。

黄家塘村从2012年开始做窑洞恢复工作,并在2023年重新点燃沉寂千年的窑火。为提升瓷器品质,村里邀请省文物保护厅的专家进行指导,从选泥、坯型、喷釉、烧制等多道工艺进行还原优化。

今年五月,凭借青年入乡的机会,该村与“95后”蒋霄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黄家塘村陶诗颂瓷工作室”。村里免费提供5000平方米的场地,蒋霄鹏负责运营黄家塘宋窑遗址公园,为这千年越窑增添一份青年的活力。

在创作同时,蒋霄鹏希望赋予古窑更多文旅功能。他在遗址公园里栽种了格桑花、波斯菊等各色花木。“我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研学团建的基地。通过我制作的内容输出带来流量,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的发展。”

近年来,黄家塘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先后完成省级未来乡村、无相岙区块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也引进了朱莉的农场、陶诗颂瓷工作室等青年入乡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村美、产兴、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