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兴农 > 抗灾救灾
抗灾救灾

持续干旱少雨 水库、农作物集体“喊渴”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1-09 16:51   点击数:

入秋以来持续晴多雨少的天气,使得空气中水分含量明显减少,目前我市平均相对湿度为70%,较常年同期偏低7%,加上平均气温略偏高,蒸发量也较往常偏大。这样的天气里,水库、农作物集体“喊渴”,我市农业生产以及少部分居民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已出现中等旱情,温岭达重旱标准。

温岭、玉环主要水库蓄水率较低

10月12日8时,全市大中型水库平均蓄水率为67.6%,蓄水量为68761万立方米,处于正常状态。

持续艳阳高照的好天气,让水库水位接连下降。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截至11月3日8时,全市大中型水库平均蓄水率为62.2%,蓄水量为63243万立方米,已经处于正常偏少状态。

那么台州“大水缸”里的水还能用多久?会不会影响市民的生活?

“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可以维持正常供水,临海牛头山水库的蓄水量可供应当地200天的用水,但温岭和玉环水库蓄水情况不容乐观。”市水利局水文站总工程师俞昌都介绍,温岭两个主要水库湖漫水库和太湖水库,蓄水率分别为26.5%、41.2%。玉环各小型水库平均蓄水率为14%,可用水量不到240万立方米。

据了解,10月11日开始,温岭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实行计划调度供水。10月16日,玉环也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俞昌都说,温岭、玉环两地无大型蓄水工程,导致遇到长时间的旱情,容易出现供水问题。“不过市民不必过于担心,虽然两地蓄水能力有限,但目前库存丰盈的长潭水库能提供支援。长潭水库一天能向两地引水21万多立方米,加上实施分时低压供水措施,可以保障市民正常的生活用水。”

不过,如果未来数月依旧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情况还将有所变化。俞昌都提醒,水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最大程度缓解供水压力,还需从源头做到节约用水。用水需求较大的单位改造使用节水器具,广大市民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提升节水意识。

缺雨少水,农作物集体“喊渴”

连晴少雨的秋日光景纵然美丽,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干旱已经冒出头来了。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的平均相对湿度较常年偏低7%,蒸发量偏大,土壤墒情持续走低。截至目前,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已出现中等旱情,温岭已达重旱标准。

11月4日下午,在临海市杜桥镇塘下村,看着田里的灌溉水沟已经干涸开裂,沃土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敬昌心里十分着急。他承包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西蓝花,目前大的还有20来天就能进入花球期,小的才刚刚开始移栽。“西蓝花要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如果在生长高峰期缺水,会影响西蓝花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光靠灌溉,西蓝花的长势不行。”

杜桥镇农业与新农村办公室主任郑建告诉记者,晴多雨少的天气下,农户们只能想办法抽水灌溉农田。“农户的灌溉水来自百里大河,但目前河道水位只有三分之一。只能依靠牛头山水库开闸放水,才能为下游农户暂时缓解一下旱情。”

虽然上周末,我市迎来一次弱降水,不过对于长时间缺水的农田来说,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曾孝元告诉记者,旱情上来后,对西蓝花、果树、番薯等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另外,农户为了抵抗旱情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成本。

眼下,我市的文旦、柑橘正处于采摘期,晴多雨少、昼夜温差加大的天气,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但由于未来降水仍偏少,土壤湿度将进一步降低,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可能受影响,因此采收后应当立即灌水施肥。

“干旱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抗旱救灾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曾孝元说,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水库的管理、修缮,为农作物提供“救命水”。农户们则要勤观察,提高自身抗旱保墒的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