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三联三送三落实”推动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路桥:服务送上门 全力助春耕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0-04-03 17:34   点击数:

路桥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为群众送上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春耕生产快速恢复。

截至4月1日,全区各级服务组(队)深入一线,实地联系村、企业、基地等服务对象340家(个)次,发放技术资料830多本,收集并帮扶解决问题110多件。

昨天,在路桥蓬街镇一处稻田里,农民们每人都背着一台蓝色机器开展播种作业,发芽的种子喷洒而出,均匀播撒在田里……这是种粮大户王耀勇早稻播种的第一天。

“一台施肥机械播种每人每天可以播种80亩,是人工效率的四五倍。”今年由于疫情和天气影响,早稻播种时间比往年稍晚,他说要抓紧时间,“不然收割的时候容易遇上台风”。

随着春耕备耕的到来,路桥区农水系统干部职工深入一线为农户排忧解难,促进“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见实效。同时,为了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路桥区加快推广使用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力保障农户切身利益和群众“菜篮子”。

散户抱团,提升社会化作业水平

3月初,蓬街当地12位农民找到了王耀勇请求帮忙。疫情期间,他们吃了不少“单打独斗”的亏。

“今年因疫情出台了不少新政策,由于散户种植规模小,享受不到规模化种粮补贴。”“疫情严重的时候,粮食烘干和加工成了难题,想在本地找服务找不到。”“今年农资价格水涨船高,能不能帮我们组个‘团购价’?”

半个多月来,王耀勇就一心扑在为散户组织成立合作社上。3月20日,散户组成的蓬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加入了绿铭联合社。当天,大家就参加了台州市农合联组织的“云上春耕”培训会,还利用微信、钉钉、短信等渠道,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培训力度。

一起组团加入联合社后,散户们也得以享受农机社会化服务,包括机耕、烘干、收割、飞防等。联合社还召开了座谈会,专门为农户们解决种子、资金紧张等问题。

农资采购有了“团购价”,化肥一吨便宜200元,今年团购了132吨化肥,飞防服务从每亩10元“砍价”到7元……一下子就为这些散户节约了好几万元的种植成本。

除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农业企业的社会服务作用外,今年路桥计划在蓬街镇新红村建设“路桥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路桥农业集中、集约生产的有效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该中心将集育秧、栽植、维修、烘干、加工等功能一体,预计作业服务能力达到3万亩以上,粮食烘干能力1万吨以上,可满足蓬街镇、金清镇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耕整地、栽培、植保和农业信息等需求。

这意味着,农户只要家里有地,可以在服务中心“一站式”打包购买任何服务。

“通过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全面提升路桥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社会化服务水平,使我区粮食蔬菜瓜果生产育秧育苗、机插机收、统防统治、仓储烘干等方面的占有比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作业水平。”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业(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徐斌宾说。

直播带货,打通农产品“运销末端”

在番茄种植户陈道保的种植基地里,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番茄整装待发。

“这些都是一些单位团购预订的。”陈道保笑着说。

去年,番茄种植户陈道保来到路桥开始种植新品种“桃心”番茄。这种番茄形状像一个个桃子,吃起来像水果一样汁水多、香甜可口,非常受欢迎。

眼下本是番茄大量上市的季节,如何在疫情期间快速地帮助农户打开销路?路桥干部们想了很多新办法。

“欢迎来到直播间,现在为我们推介农产品的是路桥蓬街镇启明村党总支书记周海德……”3月21日,路桥区联合淘宝开展“百名书记带百货”直播活动。各个村里的书记化身“网红”,为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吆喝。

富硒大米、东方蜜、凉席、海鲜大礼包、野生桂花蜜等多种当地特色产品在直播中走红,陈道保的番茄也在直播间“亮相”,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

活动进行10多分钟,直播间就吸引1000多名观众同时在线“抢”货,总观看数量达1万多人次。当地一些单位组织团购的形式,帮助农户快速销售滞销的农产品。

另外,针对疫情影响导致的跨区域农产外销受阻、销路闭塞等问题,路桥区农业、交警、各镇(街道)等多部门联动,开辟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帮助农户申请办理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目前,已累计发放农产品运输通行证270张。

之前路桥区委副书记牟傲野带队调研春耕备耕、渔业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兴业瓜菜合租社原定销往武汉的25万株西瓜苗无法运出,存在销售困难。

为解决这一困难,该区通过农民信箱每日一助、路桥区农业用工物资共叙信息平台微信群等各类平台,帮助合作社发布瓜苗销售信息,顺利卖出了所有西瓜苗。

该区积极推动线下农超双向对接、搭建线上网络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已帮助20家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对接了联商超市、大润发等超市,通过农民信箱等线上渠道发送农产品销售信息152.93万余条。

暖心帮扶,落实政策“大礼包”

受疫情和天气影响,今年紫菜收割时间推迟了半个月,路桥海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忠很着

急:“紫菜不及时割,会造成烂菜,损失巨大。”

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建渔业技术服务队,为养殖户提供紫菜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指导,同时简化复工审批程序,联系福鼎等非疫区

紫菜加工企业,解决紫菜滞销问题。目前路桥最后一茬3000多亩紫菜收割完毕,累计抢收紫菜950吨,助力养殖户增收200余万元。

疫情发生以来,该局6个技术分队主动出击送上“技术大礼包”,“线上+线下”强势联动,加强农情调查,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业生产,化解群众难题。如畜牧分队细致排查畜禽养殖动态,及时掌握畜禽生产和免疫情况,并开展防疫指导;农技分队针对当前甜瓜出现一些生长不良、有病害威胁的现状,上门提供建议性处方;农机分队指导合作社开展机具检修、配件维修,并鼓励有农机的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共保养、检修农机具500台(套)。

同时,路桥根据当前种植季节和百姓需求送上“物资大礼包”,共免费发放蔬菜、玉米、大豆等种子1000多公斤,并备有化肥3000吨、农药50吨,足以供应春耕所需。全区49家农资、种子店均已恢复经营。

政策“大礼包”也必不可少。该区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保供补助工作的通知》,对自浙江省启动新冠疫情一级响应之日起至2月29日期间,大棚种植并供应本地市场的叶菜类蔬菜(速生类的青菜和白菜、菠菜、生菜、苋菜等蔬菜)且连片面积1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补助500元每亩;对一级响应期间,已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规范养殖且生猪存栏500头、家禽5000只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给予出栏生猪补助50元每头、家禽补助2元每只、禽蛋补助300元每吨;外调生猪屠宰并供本地销售的企业,补助50元每头。预计补贴额超33万元。

针对生产用工紧缺的问题,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共组织900名农民工从事春耕生产作业,种植西瓜、早瓜、叶菜类等各类作物5500亩。

多线固防,合力打好打赢“两战”

路桥区中心屠宰场的屠宰量位于全市前列,日均屠宰量400头,猪肉销售辐射到周边县(市、区)。疫情发生后,屠宰企业不仅要继续做好原有的非洲猪瘟病毒防控工作,还要对新冠肺炎实施防控,保供和防控的压力加大。

为确保全区人民在防控期间吃上放心肉,畜牧所站严把检疫关。从春节前至今,路桥区畜牧兽医所实行“AB”岗轮换上班,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坚持每日上岗,已经连续奋战两个多月。

正月初一到初九,由领导带队,连续对养殖户、屠宰企业、动物诊疗等单位开展防控隐患检查,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防疫措施等,对排查到未曾免疫的5户4.62万只鸭子实施强制免疫。

在疫情较为严重时期,9名检疫员在刚结束连续6天的夜班检疫工作不久,毫无怨言,立即投入到连续14天的夜班检疫工作中去。

区畜牧兽医所组建三支畜牧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实施联场带户制度,根据每个场(户)不同特点和困难,按照“一场一策”既定方案,“小灶”化解决,实施精准帮扶,解决物流不畅、饲料短缺和销售难等问题。

比如在防控期间因饲料调运困难,一些家禽养殖场在联场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探索使用西蓝花废弃的叶茎补充到饲料中,及时优化调整配料比例,既缓解了饲料困难问题,又保障了家禽饲养健康。

同时,该局按照各畜禽动物种类,印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规模畜禽养殖户安全生产指导手册》,分发到各养殖场户,与屠宰企业一起打好两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