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多令红糖姜膏。
凛凛冬日,养生茶壶中,一方红糖姜膏加水慢煮,氤氲的热气升腾甘甜蔗香,辛香姜味渐渐飘出,暖暖一杯入口,暖胃熨帖,寒气消散。
“黄岩古法制糖历史悠久,也是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古法红糖名气仅局限于当地,且附加值有限。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探索通过文化创意,开拓衍生产品,丰富和沉淀红糖的个性和内涵,提高红糖附加值。”台州市向上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锡华说。
红糖姜膏系列产品就是蔡锡华继2016年推出“红糖烤糖”之后延伸的另一款红糖周边产品。2020年,糖多令红糖姜膏系列被评为台州伴手礼。
专注传统红糖转型之路
从事红糖事业之前,蔡锡华在外从事文化行业。因为家乡的古法红糖历史悠久,甘甜味鲜,他常以红糖作为特产赠送好友,或在制糖季邀亲友来黄岩观看现场红糖制作。
一次,朋友的点评给蔡锡华带来触动:“你们黄岩红糖品质虽好,但现场的制作环境太差,而且红糖销售范围小。”
2015年,蔡锡华毅然回家乡,探索并推动传统红糖转型升级,首先从红糖生产改造提升着手,通过“头陀镇红糖基地改造提升”“糖文化体验园”“甘蔗园道路硬化”“现代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项目,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化制作有机结合,并于2017年取得全省首张红糖食品生产许可证,推动古法红糖生产走上规范化。
蔡锡华早期从事文化行业的经历,也让他更加注重挖掘红糖的文化附加值,包括进行品牌、包装设计和推广,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再到多方研发红糖周边产品。
2016年,蔡锡华推出“红糖烤糖”系列产品,通过将古法红糖结合精选糯米、小米杂粮等,将“烤糖”这一台州民间的传统风味小吃改良,缔造出糖香浓郁、入口即化、风味独特的“白湖塘”红糖烤糖,并在2017年获“浙江十大特色小吃”称号。
除了研发以红糖为辅料的周边美食,蔡锡华及其团队还致力于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红糖的功能性上做深“文章”,提高红糖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红糖姜膏就是最新一项成果。
“将高山小黄姜母加入陈酿黄酒进行炮制,去除姜中的一些燥热成分,后将我们的古法红糖和炮制干姜放入热锅长久熬制成膏,满足健脾养胃、缓解女性寒湿经痛的养生需求。”蔡锡华介绍,针对女性消费商场,公司为该产品拍摄了多支创意短片,下阶段将与上海时尚资源进行合作,为农产品赋予更多创意和时尚。
文化创意让产品更具附加值,散称红糖销售价一斤25元,而一盒250克左右红糖烤糖售价可卖到20至25元,而128克的红糖姜膏售价则为68元。
“红糖烤糖等周边产品的产值每年都在增长,除了台州本地,上海、杭州等其他城市都有一批固定客户群体。目前红糖产品和周边产品的产值差不多达到一半一半的比例。”蔡锡华说。
为农产品注入匠心
在做强红糖产业以及创新研发红糖周边产品的过程中,蔡锡华及其团队秉持匠心精神,稳扎稳打前行。
其中,红糖姜膏从研发到正式面市推广就用了三年时间。
“红糖和姜的保健功效大家都知道,但是姜吃多了容易上火。而且也有一部分消费群体喜欢姜的辣味。为此,我们不断调整工艺和配方比例,请了很多消费者来尝试提意见,结合他们反馈进行优化改良,最后才有这款口感醇厚润滑,不易上火的红糖姜膏产品。”蔡锡华说,功能红糖的定位打开了红糖新的消费场景,从家庭调味料变为“精致”伴手礼,该款产品推向市场后,经省农博会以及“台州伴手礼”评选活动,逐渐打响知名度,客户再次购买率达到了80%左右。
同时,对于已有的红糖产品,蔡锡华也不断精益求精,维护并提升黄岩红糖的品牌价值。
其中“红糖烤糖”产品知名度打响之后,不乏连锁品牌的水果店上门寻求合作,但蔡锡华却回拒了。
蔡锡华告诉记者,其生产的“红糖烤糖”类产品,食材上选用了古法红糖和精选粮食,成本较一般同类产品高。因此,在与水果店等渠道合作时,产品的利润和品质难以协调。
“产品最关键的说服力还是品质,尤其作为非遗类农产品的传承和推广上,匠心不可或缺。而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消费者口碑也更加重要。”蔡锡华介绍,2020年,他们根据消费者需求,在“红糖烤糖”基础上进行产品升级,推出一口可食的“小小米酥”,提升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食品方便性。
蔡锡华表示,下阶段,公司将深化红糖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持续研发红糖延伸产品,让黄岩红糖以更方便的方式走进消费者的生活,走出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