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村经济 >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一座玻璃桥开启共富路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村民变股民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08 17:32   点击数: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为了更好地展现台州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农行台州分行、台州晚报联合推出“共富台州 ‘乡’见美好”大型融媒体行动。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里,我们将深入采访黄岩岭根村、天台后岸村、三门涛头村等20个典型村,全媒体报道乡村的美丽变化。

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听听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村民变股民的致富故事。

【第一站】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村民变股民

一座玻璃桥 开启共富路

玉环市上栈头村东邻大海,与大鹿岛、鸡山岛隔海相望。

到了玉环市干江镇后,沿着漩栈线往南行驶,再经过一段盘山公路,十多分钟就到了上栈头村。蓝天、白云、海水交相辉映,石屋、玻璃吊桥相映成趣。

在村文化礼堂边上,几个老人正坐在亭子里乘凉,看着挂在墙壁上的电视机播放的越剧,生活悠闲又惬意。上栈头村有1020人,目前留在村里大200多人,多为老人。

继续往东,就到了上栈头村“乡村迪士尼”乐园。进了景区,一眼就能看到宛如丝带的玻璃吊桥。站在桥上,吹着海风,低头看脚下是陡峭的岩壁、茂盛的绿意;抬头是碧海蓝天,置身其中,恍如仙境。

要注意的是,玻璃吊桥上还配有6平方米的5D效果,踩上去会听到玻璃裂开的声音,让人多了几分心跳刺激。

在景区里,游客还能体验时空隧道、高空自行车、军事打靶等项目,一玩,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上栈头村原先只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空心村,为何它能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时光回转,来到10年前,因为上栈头村地处山区,基础设施不齐全,村民们除了种菜、捕鱼等,几乎没有其它收入,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谋生,整个村子变得沉寂。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庭院”、环境整治等行动,村庄变美了,偶尔也有游客过来游玩,看看海边的风景。

但是,除了观海听涛,看错落有致的石屋,村里没有其它景点。村干部们发现,村里留不下游客,美景也难以“变现”。

如何发挥背山靠海的自然资源优势,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一个答案渐渐在村干部的脑海里浮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确定筹建玻璃吊桥项目后,2018年2月,上栈头村村干部5天之内跑遍安徽、山东、河南等7个省,考察学习各地玻璃吊桥的样式,最终确定由河南新乡的建设团队负责技术指导。

想要建玻璃吊桥,钱从哪里来呢?

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两个方案,一个是引进资本,双方分成;另一个是村民众筹,自己运营。”上栈头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妙根说,经过村民投票,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上栈头村以集体入股51%村民入股49%,每股2500元,村干部和村民都一样,谁都不例外。第一轮有810人自愿入股,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很多人持观望态度。

当年4月,玻璃吊桥项目动工。动工后,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村干部和周边的村民常去看项目进展。7个多月后,玻璃吊桥建成,138米长的玻璃桥面朝大海,飞架悬崖之上。

当年12月23日,玻璃吊桥正式开业,游客纷至沓来,排起了长队。“没有宣传过,没想到游客这么多。”看着如此火爆的场景,村民脸上的笑意止不住。

玻璃吊桥很快就“出圈”了,上栈头村成为了市民休闲打卡的“网红村”。

不到两个月,门票收入达到了近300万元,除了台州的游客,还有不少温州、宁波等地的游客过来。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除了玻璃吊桥,村里可玩的项目太少了。于是,新一轮的“股份众筹”启动,980余人入股,每股3000元。

两三年时间里,上栈头村陆续投入了4000多万元建成了10来个项目。其中,时光隧道项目长168米,投入约900万元。

今年春节期间,景区门票营业额约200万元,给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源源不断的收益。

看着村里一年一个样,外出务工的一些村民也选择回村就业创业。

37岁的姜岸柳就是其中一员,她和丈夫原先在上海工作。如今,她在村旅游公司当一名景区售票员,每月工资3000元。她说,一家人都参股了,在家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

更让姜岸柳开心的是,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朋友们都羡慕她有分红拿。2019年4月、2020年1月和今年8月,村里先后分红3次,她一共分到了3000多元。

在景区里转了一圈,记者也发现,工作人员的年纪普遍偏大。“员工都是村民,安排了30多个岗位。”陈妙根说,碰到节假日客流量大,他们就聘请村民帮忙,每个项目增加人手,让游客玩得更顺心,也能给村民补贴家用。

村民收入增加了,可村干部并不满足。接下来,上栈头村还将迎来新的变化。溪坑整治项目正在计划中,准备引入海水,游客在那儿能体验海水泡脚;海洋博物馆也在筹划中,游玩的同时还能感受海洋文化……

得知上栈头村又要迎来新一轮的建设,今年农行玉环市支行给上栈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了300万元信用授信,给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金融动力。

专家说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黄联红

错落石屋、礁石景观、海天一色……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游客眼中的美景,更是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资产”。

上栈头村勤于思考、敢闯敢试,通过各种方式深挖、盘活身边的生态资源,通过“集体+村民”方式,让村民参与入股,让村民与村集体实现利益共享,更好地调动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上下同心共同推动家乡发展的新局面。

在乡村振兴旅游项目谋划过程中,除了“无中生有”建设新项目外,还要因地制宜,注重就地取材,利用村现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上栈头村不是个例,玉环市干江镇不断推进“股份众筹”改革,通过“集体+村民”“集体+集体”“集体+公司”三种方式,让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带动共同富裕。

助力乡村振兴金融小知识

村集体自主建设小微园、农贸市场、综合体等固定资产用于出租,获取稳定租金收入,成为近年来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助力村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渠道。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较大金额的前期投入常常让村集体组织十分困扰。

农业银行针对村集体发展综合产业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富村贷”“美丽乡村贷”等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打破贷款品种、限额、期限、担保方式等多个限制,并结合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灵活设计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最大限度服务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