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信息
推进产业融合 筑梦乡村振兴
  • 日期: 2021- 11- 23 17: 15
  • 来源: 农民日报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编者按:

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农业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为更好地融合两岸优势,增进互信认同,实现合作共赢,自2015年开始,农业农村部每年组织台湾“杰出农民”代表到大陆参访交流,与大陆“十佳农民”面对面座谈,到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农业园区实地考察,分享技术经验,增进情感交融,共话乡村振兴,碰撞出思想火花,谋划出合作发展机遇。

尽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部分交流活动未能如期举办,但这一良好的交流对话传统却在台湾农民创业园里得到保持、延续。日前,本报记者先后赴四川成都、浙江仙居、福建漳平三地台湾农民创业园,见证记录了三场大陆农民和台湾农民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的对话交流活动。通过讲述两岸优秀农民的个体故事,展示两岸农业的各自优势和大陆农业的发展现状,帮助读者了解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两岸融合发展的优势以及广阔的合作空间。

时隔4年,孙泽富和徐进发再次畅谈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些年孙泽富一直忙于把金堂县的脐橙产业做大做强,作为“全国十佳农民”,又是当地果农的致富带头人,他感觉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而徐进发作为农业产业咨询专家,则一直奔忙在大陆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农业产业园,积极服务于当地农村产业整体发展。这次久违的相聚,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孙泽富:徐老师您好,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上次见面应该是在2017年我去台湾学习的时候。这几年我根据自己从事的柑橘产业,也做了乡村旅游和农旅结合的一些尝试,有些成效,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正好趁今天的机会向您请教。

徐进发:这几年我一直在大陆从事推动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工作,也经常来成都,很高兴今天能跟你一起交流分享。不知现在你们的柑橘种植园面积有多大?

孙泽富:我们金堂县三溪镇的柑橘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

徐进发:那是很大一个规模了。除了生产销售鲜果,最近有什么其他规划吗?

孙泽富:您知道,我们在柑橘产业这一块推广了留树保鲜技术,当年11月成熟的脐橙可以留树保鲜到来年四五月采摘,这样一方面能够缓解集中上市的压力,实现反季节销售,带动果农增收;另一方面,4月又正是橙花盛开之时,所以就会出现“花果同树”这样一个奇妙的自然景观,我们就想充分利用这一景观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吸引周边的市民来赏花尝果,把我们的产业提档升级,以此来推动整个乡村的振兴。

徐进发: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想法!“花果同树”是一个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词,可以立刻呈现出坐在柑橘树下,闻着花香、吃着果品的美好乡村场景,由此可以延伸出一个很长的价值链。这几年我看到大陆农业的三产融合意识一直在增强,大家都认识到农业产业的价值不能局限于一产上。除了进行品种创新、品种改良或者品种多元化之外,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孙泽富:我们是很希望在三产融合方面有更多突破的,但感觉思路上还是有局限性。现在我们的二产主要是初加工,简单说只是洗选跟分类包装,然后再通过传统的批发市场以及电商上市销售,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对果品本身的一个处理,深加工方面做得还不够,产品附加值提升也有限。

徐进发:农产品其实也有个“2080法则”,比如以你的柑橘为例,20%是品质最好的果品,通过洗选包装可以凭借其高品质高颜值卖出很高的溢价,剩下80%就可以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争取最大的附加值,而不一定非得参与鲜果市场的激烈竞争。

农产品加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柑橘能加工成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果干、果茶、果汁,其实把思路放大,还有很多种可能。比如现在大家都提倡植物护肤,柑橘不就是很好的原材料吗?我女儿在台湾就已经研发出了以橙花为原料的护手霜和以韭菜为原料的植物染料,很受市场欢迎。延伸开去,你的柑橘是不是还可以做成香皂、精油、洗发水?或者做成冰激凌、蛋糕、糖果?既体现农产品本身的精华,又充满创意的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是十倍百倍的。从另一个方面说,卖鲜果一年中只能卖几个月,其他时间基本没有收入,通过产品深加工,一年365天,收益是源源不断的。

孙泽富:您说的这些创意让人很有启发,看来在二产上我们也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另外我想跟您聊聊三产,我们这几年也在探索乡村旅游,包括民宿呀、餐饮呀,但这些大家都在做,同质性比较强,不够有特色,缺少自己的品牌。

徐进发:你们的柑橘园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打造一个“柑橘小镇”?街道、餐厅、民宿……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很多精心设计的柑橘元素。再设计一些柑橘元素的衍生品,比如手办、杯子、背包……甚至可以让游客在柑橘园现场体验手工皂的制作,这是不是比在超市里去购买商品有意思得多?编一首有自己小镇特色的柑橘歌曲、柑橘舞蹈,请村民们表演,带动游客一起歌舞,是不是很有氛围?让柑橘通过形象、味道、声音等,全方面建立自己的独特识别系统,通过文化带动乡村旅游。

此外,现在很多城里的小朋友都没见过柑橘树,不知道关于柑橘的生命故事。你们可以做柑橘的科普基地,建立柑橘博物馆,跟学校幼儿园合作,通过田间教学让小朋友了解关于柑橘的生长故事,了解不同品种的柑橘长什么样子,是什么味道,可以做成哪些有用的东西,做一些手工艺品,侧重科普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增加对农业的兴趣和对土地的感情。小朋友觉得有意思了,是不是会反复来?是不是会带着家长来?“我要去柑橘小镇玩儿!”时间一长,是不是品牌效应就出来了?这个品牌会成为当地政府、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共同的财富,大家都会去更好地建设它维护它,这也是我们说的共同富裕的一个具体可行的落地方式。

孙泽富:这个思路真是太好了,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但还有一个问题,农业有一个淡季和一个旺季,相应的乡村旅游也就有了淡季和旺季。这几年我们投入很多做了餐厅、旅馆,到了花果同树这样旺季的时候,生意确实很不错,但是到了淡季的时候,就很少有消费者来了,我们的餐饮、民宿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并没有明显减少,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大运营压力。我想请教您,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淡季不那么“淡”?

徐进发:你的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代表性,一针见血。不要说农业的淡季旺季了,就算是工作日和周末,休闲农业的人气都是天壤之别。周末的时候客人多,服务人员忙不过来,服务品质下降;周一到周五又清闲得不得了,服务人员的工资又得照发。怎么办?为了勉强平衡成本,只能提高周末的服务价格,这就导致很多乡村民宿周末的价格比城里高档酒店价格还高。乡村旅游本应当物美价廉,应当能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对城乡融合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周末高昂的价格阻挡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脚步。放到一周来看是这个情况,放到一年来看就是你说的农业淡季旺季的情况,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怎么办?现在的情形下需要我们通过调整经营方式、丰富产品内容去引导。我举个例子,成都市近郊有个村子的鱼头火锅很有名,但他们也面临工作日无事可干的情况。我跟他们讲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扩大收益增长点。他们的厨房场地设施和厨师人力资源都是现成的,工作日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鱼头是不是可以做加工?火锅底料是不是可以做加工?加工好之后放到冷库冷柜里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物流系统做快递、做外卖,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商品可以供客人现场选购,这不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收益吗?

你们的柑橘园,在淡季就做好产品深加工,让旺季里的服务员也能变成淡季里的加工厂工人。另外,要善于利用好价格差异性。不论是小朋友来研学科普,还是企业员工来搞团建,你拉开工作日和周末的价格差,这样就会引导相当一部分人把活动放在工作日进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平衡方法。

孙泽富:徐老师,今天听您讲了这么多,感觉方向更清晰了,也更有信心。干农业不容易,需要长期的投入建设,我们镇上的柑橘产业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的,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规模的扩大,然后到新世纪,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规模才达到现在3万多亩的,这是两三代人干出来的,我对柑橘产业真是很有感情。

徐进发:你说的很对,农业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产业,它是可持续的,是有温度的,它会让你接触越久越能认识到它的价值。做农业要有定力有规划,眼光要长远,千万不要听说最近什么比较流行什么卖得好,就扔掉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一窝蜂去跟风,盲目追市场从长期来看一定是得不偿失的。你们做了两三代人了,只要继续好好做下去,当地年轻人就会对农业有信心,对乡村振兴有信心,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必非得流向一线城市,会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为美丽的愿景去奋斗。

人物链接

孙泽富,男,四川金堂人,现任四川省成都市三溪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成都市金堂县金溪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脐橙产业协会理事长,2007年当选成都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曾获得“全国十佳农民”“全国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徐进发,男,台湾台中人,现任台湾中华农业创新学会理事长、川台农业合作乡村振兴台湾专家智库成员、广东省梅江台创园农业发展顾问、北京市平谷区乡创文旅智库导师等多项职务。具有多年的农村产业发展及小区营造辅导工作执行经验,长期致力于推进两岸农业合作、改善农民生计、提升农业价值。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