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台州 “乡”见美好丨蝶变“三字诀”里藏着的共富密钥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位于临海市沿江镇集镇区南侧水洋工业区块的新兴村,是临海唯一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村庄。该村依托区位优势,理顺空间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和深度产业融合,灵活运用“改”“美”“兴”三字诀,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找到共同富裕的密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11月18日,冒着小雨,跟着导航,记者驱车驶出内环,绕上104国道,穿过黄土岭隧道后,很快就到了沿江镇四姑山脚下的新兴村。 鳞次栉比的房屋、宽敞整洁的道路、花草争艳的庭院、清波荡漾的河道、醒目别致的长廊……一踏进村庄,一幅自然和谐的秀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在新兴村党总支书记郑希云的导引下,记者先从村中央的生态公园开始参观。这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公园,不仅配有大型电子屏幕、体育健身设施和休闲长廊,还有羽毛球场、篮球场。沿河游步道、凉亭、草坪应有尽有。 曾经,这里尽是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还有陈年堆积的垃圾, “脏乱差”便是村子当年的真实写照。 移步换景。从公园走出,穿过村级河道深浦河后,我们步入新兴村的“老区”。老区不老,每条错落有致的村中小道,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走进村民一方小小的庭院,更能见证到美丽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看到,过去堆满杂物的庭院如今都摆放着有序的绿植。虽然是冬季,还有些花卉姹紫嫣红,所到之处无不赏心悦目。 最富创意的,就是在村民房屋中间7个风格迥异的小公园。廉园、井园、方庭、竹里馆……一个个结合新兴村人文历史而取名的园子,仿佛向人们讲述着鲜活的童话故事。 “我每天早上起来,推开窗就能看见花草繁盛的小院。漫步院中,还能闻见草木清香。闲暇时间,我就摆弄家里种的花花草草,看着这些漂亮的花朵,每天心情都特别好。”看到房前屋后环境大变样,村民徐阿姨开心地说。 人居环境的提升,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眼下,美化庭院已经成了习惯,房前屋后都收拾得整洁有序,村庄内基本看不到外露垃圾。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家中修剪盆栽,精心种植的花花草草,点缀了自家的庭院,也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颜值”。 2018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上金村和下洋水村合并成了现在的新兴村。正如这个名字一样,近年来,新兴村不断实现美丽蝶变,焕然“新兴”。 郑希云说,新兴村以“三改一拆”为突破口,结合村庄布点规划,综合考虑村民停车、休憩、健身、文娱活动等需求,专门委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将老旧房屋、闲置场地改造成停车场、生态庭院、健身场地及文化活动室。“这就是‘改’的魅力。”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美”。如今,新兴村的美丽日新月异,文化味也日益浓厚。一路走来,每个庭院配备有石桌椅、花圃、长廊、秋千、石子路等基础设施,路过这里,还能欣赏到以清廉文化、垃圾分类、党建文化等为主题的手绘“文化墙”,使美丽庭院集传播文明乡风、休闲娱乐于一体,给美丽乡村锦上添花,营造出“一庭院一风景”“一庭院一故事”的亮丽风景线。 在村文化礼堂的“微心愿”认领墙上,张贴着村民最近的求助心愿。而认领和帮助村民完成心愿的却是由团员、网格员和党员组成的“红色代跑队”,他们实时解决群众提交的问题需求,鼓励群众参与村庄自治,共建美丽家园。 环境变了,村民乐了。但只有增加村民收入,雄厚村集体资金,村庄才能真正富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新兴村又开始在“兴”字上做文章。 “盘活土地巧生银,家里家外赚双薪。”说到发展村级经济,郑希云更是踌躇满志,他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就是深度融合产业,依托“农村合作社”“村企结对”“党建联盟”等载体,让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活起来。最近几年,双马塑业、华盛塑业、新华联塑业等企业相继在这里落户,村民可以一边到企业上班,一边在家里进行加工作业,拿着双份“工资”,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走访的两个小时里,记者很少看到有扎堆闲聊的,村里也没有老年协会。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大都踩着三轮车,每天能找到赚钱的活儿。 “绿水青山生态美,安居乐业喜悠悠……”这首由村民自己作曲和作词的村歌,抒发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