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海利村位于温岭市东南濒海处,是一个古老渔村,该村共有闲置农房石屋515户,截至目前已盘活416户。作为石塘度假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利村致力打造“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这张“金名片”,以建设滨海乐游未来乡村为目标,加快旅游业、海滨渔业的深度融合,加强“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努力打造成为“滨海未来乡村示范点”和辐射长三角的滨海度假胜地。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统一整体盘活思想。海利村统筹周边8个村共建黄金海岸党建联盟,采取“定人定石屋”的模式,实行党员对闲置石屋分区块服务,对消防、盘活政策效益及人才审批等问题做到每月一走访和反馈解答,并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充分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党员带头盘活闲置石屋,形成财富引领效应,激发村民盘活闲置农房石屋热情。
(二)整合资源,增强石屋盘活吸引力。成立石屋盘活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采取转租、股份合作的形式引导渔民流转闲置石屋使用权,镇村两级统一修缮石屋,并把石屋作为山海文化和民宿经济的载体,打造滨海精品民宿产业。同时,充分挖掘石屋文化,将当地特有民俗元素融入民宿建设,发扬石塘大奏鼓、扛台阁等非遗文化和本土工艺,形成辐射涵盖陈和隆旧宅、大师奖博物馆等在内的多条研学游路线。石屋从“无人问津”到“一屋难求”,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三)招商引才,提升区块盘活层次。海利村成立民宿协会和半岛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带动工商资本投资民宿,发展数字乡村场景应用,结合民宿产业发展情况和游客需求,开发了智慧旅游小程序,建设了“网小鲜”“海霸王”等3家微商直播室,年销售额超3200万元。并对投资 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新业态项目给予补助,最高补助达100万元。注重人才引进,通过民宿推荐、积分评审等方式认定一批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曙光匠才”,最高可享受不超过50万元住房补贴。开展梯队培育,对规上民宿发放3万元至5万元的奖补。
三、主要成效
(一)辐射带动,连片开发。周边渔村积极借鉴海利村盘活经验,大力推广在保留石屋原始风貌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民宿开发理念,成立石塘民宿联盟,引入专业化的民宿管理运营团队,带动石塘镇7个历史文化村落被连片实施保护性开发。近年来,共吸引投资4.5亿元,建成各类精品民宿45家,占闲置石屋盘活利用的90%以上,其中白金宿1家、金宿1家、银宿5家。栖衡石舍被评为浙江十佳文化主题民宿,日出三舍上榜中国民宿榜50强。曾经破败的石屋摇身一变成了“金饽饽”,石屋租赁费用也从原来300-500元/月提升至1000-1500元/月每间。
(二)共建共享,民富村强。引导当地渔民将闲置石屋以租赁流转产权的方式进行开发,部分村的闲置农房由村集体统一收集统一出租,闲置农房的使用权转让价从原先的2万元左右提高到了40—6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仅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80万元。越来越多的渔民“洗脚上岸”转产转业成了新时代的“追梦人”,形成“人人办民宿、人人享有发展红利”的富民画卷。同时,带动了周边一大批餐饮、渔区特产、特色小吃、休闲、运动、海产品消费市场,仅海利村就转产转业500多渔民,帮助带动周边渔民就近转产转业3500多人,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致富。石塘石屋盘活案例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典型案例。
(三)文化传承,开发研学。利用石塘镇2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13个市级非遗,大力发展“研学经济”,充分挖掘石塘大奏鼓、扛台阁、小人节等非遗文化及海洋剪纸、船模、鲎壳画等本土工艺,形成涵盖陈和隆旧宅、温岭市海洋民俗博物馆、大奏鼓传习、正月十五举办的闹元宵扛台阁巡游、农历七夕举办的“小人节”民俗展示等多条研学游路线。连续4年举办石塘七夕习俗“小人节”祈福礼暨省“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主题文化活动,石塘元宵习俗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