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兴农
科技兴农

路桥:培强培优“新农人”队伍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7-09 08:34   点击数: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路桥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一批又一批“新农人”挥洒汗水、施展才华,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乡村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与家乡“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路桥区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现代“新农人”孵化基地建设,组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培强培优“新农人”队伍,争创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为路桥在新时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硬核”人才支撑。

聚焦“十路”“五师”,打响特色品牌

近年来,路桥“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新农人”,是指那些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乡村人才。其中,不乏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企业家、“农二代”等。

路桥区围绕“三支队伍”建设总体要求,聚焦劳动者队伍“提质提效”,大力培育“新农人”,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突出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实用技术、规划建设、农旅发展、文化艺术、公共服务、经营管理、数字化等“十路”人才培养,专注共富工坊运营师、乡村规划设计师、乡村经营管理师、农村电商推广师、乡村美食和创意师等“五师”队伍打造,示范带动农民素质整体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全区还积极推广“产业+品牌”发展模式,打响“商都农汇”“WO家有田”“云商四季”等特色品牌,持续擦亮路桥枇杷、西瓜、青蟹等优势涉农品牌。

记者从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到今年底,全区计划培育“新农人”2000人以上,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3人、“农创客”450人。同时深入实施“育新农、促共富”行动,完成农民培训15万人次,培育“新农人”重点项目3个以上。

到2027年,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头雁”60人以上、农创客750人以上、涉农类“500精英”高层次人才8人。同时全面完成20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培育“新农人”重点项目8个以上,打响路桥“新农人”品牌。

久久为功锻造乡村人才队伍,守正创新激发乡村人才振兴。“希望更多‘新农人’在路桥扎根出彩,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蒋灵芝说。

打造孵化基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在路桥区金清镇农创客基地养殖大棚里看到,“新农人”管庆福正通过自动投料系统给南美白对虾喂食。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屏上,水温、盐度、pH值等数据一目了然。

“传统的土塘养殖模式低效、无序,我们引进了智能养殖设备,可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管庆福介绍,今年预计将实现年产对虾1500多吨、青蟹3万多斤,年总产值超1亿元。据了解,该基地首批南美白对虾已经开始上市,产值近6000万元。

“我们不仅搞智慧养殖,也发展文旅产业。”管庆福说,他们通过养殖场地的参观游览,融合当地的渔业文化和乡村旅游,带动周边以休闲度假游、渔村观光游为特色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户增收。

近年来,路桥区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金清智慧农业科技园、蓬街智能果蔬示范基地、高升村农文旅产业园建设,发展创意农业、数字农业工厂、科技小院等现代“新农人”孵化基地建设。

“到2027年,计划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省级认定的各类农创(青创)基地10个、科技小院2家、农业企业研究院2家。”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仙林说。

人因业而聚,业因人而兴。该区积极整合产业带头人、技术能手、电商达人等队伍,为“新农人”提供创业孵化、技术交流、金融顾问、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路桥区金清镇联盟村一瓜棚内,“瓜三代”梁君忙着采摘西瓜。经过数月耕耘,他的50亩西瓜总产量约100吨,较去年增产25%。

近年来,黄琅西瓜作为路桥区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了让机械化种植惠及更多“新农人”,梁君牵头成立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引进无人机、收割机、插秧机等数字化农机设备,帮助他们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路桥还与当地农商银行合作举办“新农人”培育计划启动仪式暨“商都农汇 四季百晓”党建联建活动,通过签订协议书,搭建政银“零距离”沟通桥梁。“我们为粮食、蔬菜、瓜果、水产、农机等‘五业’授信17亿元,助力‘新农人’创业致富。”该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林刚介绍。

创新培育形式,激活人才新引擎

日前,路桥区阳光粮农首期培训举行,市农科院专家、农技专家和省粮补直达专班成员,分别围绕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主要病虫害精准化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技术、粮补直达系统操作开展专题培训,辖区内150位“新农人”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连日来,路桥区围绕辖区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开展阳光粮农、鲜绿菜农、鲜甜果农、鲜美虾(蟹)农、机械强农等“五业”培训,通过构建“产业全覆盖、培育全时段、管理全周期”的“新农人”培育体系,提升农民生产能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训农民700多人次。

在此基础上,该区积极构建“区级乡村振兴学院+镇级田间学校+乡级农村文化礼堂/共富工坊”三级贯通培训的平台,并不断吸收电商达人、金融顾问、技术能手、产业带头人充实师资库。同时,紧扣农业发展方向,研究制作微课视频,推进农民培训线上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

“区里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农技专家经常前来指导,而且也会邀请省、市专家过来授课或现场指导,传授最新的西瓜种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我们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该区农垦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四飞表示。

“果肉饱满,色泽鲜艳,肉质松脆多汁,很不错!”5月中旬,路桥区西瓜文化节在金清镇黄琅举办。活动现场,“新农人”现场交流切磋种瓜技术,专家和市民通过外观、剖面色泽、成熟度、口感等方面,对参与“打擂”的10余组黄琅西瓜进行评选。

为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路桥区积极搭建农艺展示平台和竞技舞台,举办“西瓜节”“枇杷节”“农产品推介会”“技赢未来”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线上线下联合宣传。

“我们将推荐其中脱颖而出的农创客参加省、市比赛,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并对入选省、市重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创客重点项目3个以上。”路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党委委员、区畜牧兽医所所长罗海冰介绍。

此外,路桥区还构建了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农创客”培育体系,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一村一农创客一帮扶团”全覆盖。同时,以农创客为主体,鼓励涉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农技专家、“农二代”等主体参与,组建完善“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引导其开展农创行、农产品展销、创业沙龙等活动。

巾帼“新农人”,不爱红妆爱农装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小稠村吃枇杷!”5月初,桐屿街道小稠村的枇杷熟了,村民“狮子”穿起中式服饰,对着镜头介绍起家乡的枇杷,吸引一众网友围观。

“狮子”告诉记者,能为家乡带来人气,她颇有成就感。作为新一代巾帼新农人,“狮子”一路探索,一路前行,让更多的人看到乡村、走进乡村、爱上乡村,为乡村创造人气、传播名气、留下财气,已经成为她扎根乡村的新目标和追求。

借着时代的东风,农家妇女成功化身“金牌主播”。“狮子”还积极发挥巾帼新农人作用,带动周边妇女学习视频拍摄、剪辑以及直播带货等。

小稠村共富工坊里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女工们将挑好的枇杷叶和枇杷花按比例放入产线,随着机器的轰鸣,一瓶瓶“稠记”枇杷饮有序“走下”产线。“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枇杷饮,日产量近万瓶。”负责人金莹莹表示。

金莹莹是一名“80后”新农人,从小就对农村土地有特别的情怀,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投身村里“稠记”系列产品的研发,并积极参加各类美食节、共富集市等推广活动,将产品带到上海、杭州、合肥等展销会十余次,为产品销售、质量提升等发挥自己的力量。

2022年“稠记”枇杷露被评为浙江特色伴手礼,2023年“阳光工坊”共富工坊被评为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如今小稠村的共富工坊日益壮大,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还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莹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6月,路桥女企业家瞿萍萍投入3000万元成立铭溢客现代智慧农业综合体,招引高新人才,购置高科技设备,建成占地1.4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覆盖了现代化草莓种植工厂、优质番茄种植工厂、秀珍菇生产工厂以及金线莲种植工厂,致力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现代农业创新服务模式。

此外,瞿萍萍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普及、养生知识讲堂、女性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提供几十个妇女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周边农村妇女家庭再就业、再创业能力。

今年以来,路桥区深化“巾帼人才入乡行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激励更多妇女返乡入乡创业,引领各类妇女人才在田间地头耕耘梦想、收获幸福,用女性特有的热情、细致和坚韧,展现新时代妇女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飒爽英姿。目前,该区已依托妇儿驿站等平台,举办电商直播、抖音视频制作等各类技能培训活动,已惠及600余人次,提供巾帼小额贴息贷款208万元,为巾帼“新农人”成长赋能。